7月16日记者从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获悉,已坚持15年的第十五届医院管理高级论坛日前在上海举行。今年主题不同寻常:疫后谈医,灾后论防。
上海卫健委主任邬惊雷指出,
上海正在努力建设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最安全城市之一,未来不再是卫生单打独斗,而是将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纳入城市综合治理体系建设之中。
邬惊雷透露,自SARS之后,上海市建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经过H1N1、H7N9禽流感防控等多次实践,以及国内外卫生应急工作交流,卫生应急的理念、知识等也不断更新,已到了需进一步发展和变革的阶段。本次疫情发病情况远超预估,暴露出了一些短板和不足,直接对医疗资源使用及防控措施的选择和实施产生重要影响,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要进行建设,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
特大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倚重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已成为其重要功能组成部分,成为国际社会判断城市现代化程度高低的依据。
今后上海主要举措是加快建设58个医疗服务圈,提升区域医疗中心诊疗能力,抬高全市医疗服务基础水平;设置117个发热门诊,配置CT等设备,提升发现病患能力;设置200个发热哨点门诊,筑牢发热诊疗服务网络网底。同时,借助各方力量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产学研工作,加强公共卫生体系主干–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学科传承,新冠“高考”结束》主题演讲中,首先谈了中国感染学科创建与演变的先驱学科华山感染科的发展历程;谈了“新型病原体的跨界传播预警”,如何完成一带一路相关输入性传染病的72小时救援;也谈了2019新冠疫情暴发,上海华山医院最早成立一线救治团队的故事,以及上海新冠病毒病综合救治专家共识中关于新冠病人出院的“上海方案”,该方案首次提出必须同时符合相关6条标准才可出院。
张文宏认为,
新冠病毒可能长期存在,我们必须重启生活,没有必要过度的焦虑,并应具有与病毒共存的智慧和准备。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卢洪洲讲述了上海1988年抗击“甲肝”、1994年 “2号”病 、2003年 “SARS”、2009年 “H1N1”、 2013年 “H7N9”、2014年 “埃博拉”病毒,以及 2019-2020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病等重大战“疫故事”。
他透露,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仅用21天就完成了全国唯一具有负压功能的建筑主体工程应急储备楼,拥有负压床位共527张,并未雨绸缪,提前储备了大量防控应急物资。
卢洪洲认为,
应急医学与战略储备中心应具备三大功能:一是区域范围内病例应急救治,在大规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大规模灾害事件发生后,提供紧急医疗救治,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城市安全;二是快速确认、鉴定病原体,为临床救治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为新发病原体可能导致的疫情提供早期预警;三是研发、创新预防、诊断、治疗技术,尤其是研究和储备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方面的技术。
曾奔赴武汉第一线或作出重要贡献的的抗疫战士也在这次论坛中分享了经验和思考。
作为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长、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正月初四带领来自40家医院共148位队员从上海出发。“当时心理压力很大,最终这支医疗队依然克服重重困难,出色完成任务。”陈尔真说,我们这支队伍去武汉时有64名党员, 20名是民主党派,有50人写了入党申请书,最后25个火线入党了。既然去了,责任所在,就要坚持下去,就要拼,因为国家需要你。
此次国家共派出344支医疗队赴鄂支援,共42322人,其中上海医疗队1649名医务人员; 4月日8武汉解封,4月26日患者清零。
陈尔真认为,上海驰援武汉医疗队向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 零感染,三批临床医疗队共救治重症及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共422例,总治愈率85.1%;共制定医疗、护理、院感制度40余项;病理医疗队共完成19例病理解剖,明确发病机制。
上海华山医院副院长马昕也是援鄂医疗队领队之一。他认为,
方舱医院的模式创新和管理有很多经验需要总结和反思。方舱医院为应治尽治打下坚实基础,实现了应收尽收,迅速扭转了疫情感染人数爆发式增长的局面。他认为,公共建筑要预规划,即城市建筑进行临时医院改造时要预先进行可能性排摸,制定快速改建预案;新建建筑时,感控、应急专家应参与设计等。另外,应急物资要“平战结合”,既能满足日常临床使用需求,也要考虑便携、轻便,能够快速打包。
经历了这次疫情,论坛主席、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也有颇多感慨:
“要科学理性的看待疫情,小小的病毒已给我们很多教训,一是科学公共卫生体系和预警体系建设非常重要,决策也很重要,但我们更需要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希望有一个有效、敏感、科学的公共卫生体系和公共卫生预警体系,也希望这一体系是一个法律的体系,是一个自动启动的体系,是一个更少的受到人为因素干扰的体系。公共卫生问题一定要被高度的重视,任重道远,但这一定是方向。二是学科建设始终是医院的重中之重,学科建设无止境,它将决定我们所有学医人的管理之道。三是医院管理是一门学科,非常重要,希望从事医院管理和学科建设的人永远记住这次疫情,永远以史为鉴,快乐地走向远方。”